紫紅透亮的桑葚綴滿枝頭,果香四溢,游客們提著小籃在桑園里穿梭摘采。“五一”假期以來,位于縉云縣黃龍風景區附近白峰湖村的20多畝大棚果桑開始出產,果桑種植戶樊文賢夫妻倆就“蹲點”在自家的果桑園里,每天迎接七八批慕名前來體驗自助采摘的游客。
“與傳統的桑樹相比,果桑產量更高,經濟效益好,在口感和營養價值方面也更勝一籌。”樊文賢告訴記者,通過了解市場行情,2008年他從桐鄉引進了“大十”、“白玉皇”、“紅果二號”三個品種的果桑,在村里開發了近20畝的桑園。為了種好果桑,他還專程到寧波取經。去年果桑初產,僅一個月的產果期,銷售額就超過了3萬元。
跟樊文賢一樣,在縉云縣東方鎮、舒洪鎮以及仙都景區附近的村子,一些村民也看準了時下火熱的自助采摘游,紛紛加入種植果桑的行列。目前,全縣果桑種植面積近60畝,看著枝頭又掛起了累累桑葚,果農們喜上心頭。
蠶桑業是縉云縣的特色主導產業之一,全縣共有桑園面積3.65萬畝。近年來,為了保障種桑養蠶戶持續增收,縉云縣繭絲辦積極引進“大十”等多個以產果為主的果桑新品種進行推廣,并將其與本縣休閑觀光農業開發相結合,走出一條集旅游、吃住購一體的蠶桑休閑產業的新路子,大力推進傳統蠶桑產業轉型升級。
據了解,作為綠色保健食品,桑葚可加工成果汁、果干、果醬、果粉、果酒、罐頭等,正逐漸成為水果中的后起之秀。而且,桑葚上市時期正值其他常規水果的上市淡季,所以鮮果價格不菲,經過保鮮包裝的鮮果更是身價倍增,在一些大型超市里,價格甚至達到了30元/斤。
意識到桑葚潛在的經濟價值,縉云本地的土特產企業還在桑果的深加工上做文章。去年,縉云縣夏氏飲料有限公司收購了60多噸的桑葚,研發生產休閑食品桑果參,以其獨特的口味熱銷上海、杭州等地土特產市場。